琴韵沐心 云和印记丨梯田农耕红色研学之旅

发布时间:2023-07-27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

引领云和县的各个村落 

在浙江省西南部 

有一片美若仙境的梯田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鼓励钢琴学子从专业理论中来到乡村振兴实践中去,7月22日,我系“琴韵沐心·云和印记”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云和梯田,开启了今日的实践之旅。

 

 

 

 

 

 

今天实践队的第一站是九曲云环,沿途一个个淳朴的古村落唤醒久违的乡愁,在山林深处,还藏了一处“中国最美的梯田”。云和梯田是华东规模最大的梯田群落,被誉为“中国最美40个风景”之一。崇山峻岭间,万亩梯田上,云海弥漫如山水画卷,九曲云环也因此得名。

 

 

活动中,同学们跟着导游的步伐一路攀登向上,导游沿途向同学们详细讲述了云和梯田的历史,介绍随着水稻的播种、成熟、丰收,形成梯田一年四季不一样的迷人景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云和梯田农业系统作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曾经籍籍无名的深山景点,到如今冲刺5A级景区的“网红”地标,在保护与弘扬中,留下了不少启示。同学们也在一片绿水青山中感悟到了农耕文化对人类生命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随后,当地的畲族姑娘们在“日出云海”上给大家展示了别具风韵的竹竿舞表演。竹竿舞是畲族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大家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喜气洋洋,身穿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跳上竹竿舞以庆祝大家丰收。竹竿清脆的敲打声配合着动感的音乐节奏,根据竹竿的摆动呈现的形状分为“井字竿”、“田字竿”等。在身着民族服饰的畲族姑娘们的带领下,同学们积极的参与着,听着“开、合、开、合、开开合”的节奏,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顺利穿越竹竿。

 

 

 

 

实践队的第二站来到了畲族活态展示馆,同学们踊跃报名换上了畲族服饰,邂逅一场浪漫的畲族婚礼。杉木拦路、对山歌、抢鸡笼、抹锅灰……在热情奔放的迎亲中经历重重考验,体味畲族民俗风味。

第三站,大家来到了白银谷。白银谷是云和梯田的另一个景点,因为明朝时在这里发现了银矿,盛产白银,便有了白银谷之称。在这,云和梯田景区文化演出活动已成为常态化,这些演出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云和梯田民俗文化的缩影。在白银谷内的坑根村老茶坊门口戏台,同学们就欣赏到了一场有着200多年历史渊源且极具当地特色文化的南山花鼓戏。

 南山花鼓戏俗称跳花鼓、花鼓灯,表演朴实明快,诙谐幽默,人物性格鲜明,具有浓郁的生活趣味。乐队配置有鼓板、板胡、二胡、锣、钹等民族乐器,声腔吸收了当地流行的小调和戏曲,表演借鉴戏曲的台步、身段和韵白。由于其形式热闹活泼、易学易演,适应边远山区流动演唱,所以很快在云和农村扎根流动。

 

 

通过在云和梯田一天的实践学习,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传统农耕文化、切身实地地体验了畲族民间风俗,感受到了云和作为浙江山区26县之一,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上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践行,同时也重温了党的百年征程。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自己专业所学,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队员活动心得

 

 

黎鸿亮:第一次社会实践,我们来到了云和县。在这之前,我从未耳闻过这个县城,踏足这个县城后,它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木玩玩偶的历史让我惊叹,一个小小的木玩,竟然带动了云和的经济发展,让木玩走出了云和甚至走向国际,并看到了很多木玩玩偶的品牌,不得不说,连玩具行业也在偷偷“卷”呀。我们感受自然的美,绕着盘山公路登上了海拔1000多米的云和梯田,空气清新,一道道阶梯,种着多少云和人民的粮食呢?我们体验当地人民的习俗,或是演出,或是婚礼现场..... 云和这个小县城,却让我得到了很不一样的感受,当地的人非常热情,也大大的提高了我的见识,也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实践的意义,是一趟非常有价值的旅行。

 

 

许悦:今天我们去往了云和梯田景区,云和梯田农业系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素有“千层梯田,千米落差,千年历史”的美称。一下车变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层层叠进的梯田,美不胜收。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还了解到了丽水的畲族文化,也亲身体验了这里的婚俗嫁娶活动。丽水云和的不断开发也带动了村民的生活不断发展,身为浙音人我们更应该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将优秀的文化遗产推广全国乃至全世界!

 

 

 

邱与晰:在来丽水市云和县参加暑期实践活动前,完全没想到自己能在这活动中有这么多的收获。短短几日,我第一次给零基础的成年人讲述基础乐理知识,将我们在学校里的知识普及给更多人,也走过了云和县的夏日限定梯田,还在热情的畲族人民的带领下沉浸体验了畲族的风俗文化和乡土人情…虽然这次活动即将走向尾声,但它给我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偶尔还是会想起这段萦着笑语的时光。 

 

 

END

 

 

 

编辑/  许悦 

 

图文/  王梓轩 何陈澄 詹惠婷 徐畅

 

初审/  杨凯翔

 

终审/  崔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