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丨浙音钢琴系主任陈声钢教授专访——分类培养、因材施教
发布时间:2023-09-20浙音钢琴系认真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的要求与工作方针,力求专业教学改革与社会需求动态相衔接。因此,根据王瑞院长在全国音乐类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中首次提出的“分类培养”计划,我系作为首个试点单位,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率先推行“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今天我们邀请到浙音钢琴系主任陈声钢教授,围绕“分类培养”教学改革的目的、方式及方法等展开介绍。
Q1:陈主任,您认为钢琴演奏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音乐人才呢?
A1:一直以来,传统的钢琴演奏专业都是以培养高水准的钢琴演奏人才为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有有过硬的演奏技巧、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还需要庞大的曲目量,也就是说,我们传统的培养是走相对门槛较高、精英化培养模式。而我们分类培养改革之后呢,是在原有高精尖的基础上,培养更贴合社会市场实际需求的、全方位的、复合型的应用人才。
Q2:浙音钢琴系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之下开始“分类培养”改革的呢?
A2:这个“分类培养”计划是王瑞院长在全国音乐类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中首次提出的,很荣幸钢琴系能够成为浙音的首个试点单位。艺术指导和钢琴教学法两个研究方向在国外早已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学培养体系,后来在国内逐渐受到了业内的重视,再加上国内艺术指导课程的逐渐完善、教材的完备还有师资的不断优化,甚至成为了硕士研究生研究的独立专业方向,这些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反观我们的本科教学培养模式,学生的专业知识都太“专”了,在“僧多粥少”的求职现状和人才需求多样化要求的双重挑战下,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专业发展、就业技能等各方面寻求突破。因此我们调查研究了相关专业资料、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等,同时主科教研室、艺术指导教研室和室内乐教研室加强了与学校其他教学系部的联系与沟通,组织了大量的专题研讨,最终确立了我们人才分类培养中的三个方向——“演奏型”、“合作型”和“教学型”。
所谓“演奏型”就是具有较高水平独奏能力、较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较强音乐表现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合作型”方向学生的培养是为了助力这些学生攻读室内乐表演方向硕士文凭,为室内乐团、专业乐团等输送具有专业水准的室内乐钢琴演奏人才,同时搭建起我们系本科到硕士研究生艺术指导专业完整的培养体系,衔接起艺术指导由本科至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安排;“教学型”人才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以音乐基础理论、钢琴演奏技巧和钢琴教学文献为线索的钢琴教学系统,为有志于修读钢琴教学法硕士、博士文凭的学生提供方法和路径。
Q3:可以请陈主任为我们介绍一下,浙音钢琴系“分类培养”教学改革模式中采取的具体方式吗?
A3:从宏观上来看,“演奏型”、“合作型”和“教学型”的共性是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钢琴演奏能力。分类只是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专长有侧重点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基于目前考进我们系的学生都已经具有一定水准的专业能力的现状,在他们大一、大二前四个学期的培养中,我们还是按照既定传统的钢琴演奏方向培养模式,从大三,也就是第五个学期开始,根据他们的专业课程平均考试成绩、个人意向、导师建议等进行双向选择,决定未来两年主要学习方向。
前面也说到,根据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确定了分类的三个方向,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我们又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和实践要求。演奏方向,我们设置了《音乐会实践》这门课程,这批学生需要在大三下和大四下两个学期举办2场不低于30分钟的个人独奏音乐会。在没有分类培养之前,我们对学生是不设限的;合作方向,器乐艺术指导的学生在学习任务安排上是设置了《总谱读法》以及《合唱指挥法》,而担任声乐艺术指导的学生,我们已经计划把他们后续课程与声歌系学生的《意大利语歌唱正音》、《德语歌唱正音》、《法语歌唱正音》三门课联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多种外语授课安排,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外语水平,除此之外,这个方向的学生还需要完成2场艺术指导音乐会;教学方向,我们开设了《钢琴教学法》,还为教学型学生设定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小班课程。我们新修订的分类培养方案中,考虑到了许多研究生课程,目的就是为了能从本科生开始抓起,这样做也是为了更好地衔接起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完整学习体系。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为以上新划分的三个学习方向全新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钢琴演奏风格分析》,由中青年教师根据自身擅长的风格、体裁、内容进行分配和轮转上课,不仅想最大限度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也是要最大力度地提高了课堂活力。
Q4:分类培养计划是怎么体现钢琴教学法培养特色的?
A4:钢琴作为社会普及面非常广的乐器之一,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培训或者说普及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结合了教育学的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平台,不仅在理论上帮助教学型人才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更为科学,也能从实战上也为他们今后从事钢琴教学工作打下更扎实的实践经验,对未来大众普及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对钢琴培训市场的规范做到了有效的保障。
Q5:陈主任,听了这么多关于分类培养的特色和亮点,相信它的优势会不断地凸显出来,您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A5:我们一直都坚持让专业学习和特色课程有机结合,希望能让学生加深对所选方向的了解、增强舞台实践经验的同时,与研究生教学还有学生未来出国深造形成更具体系化的培养模式,也希望能拓宽毕业生就业选择以及未来发展的视野。今年是我们第一届分类培养的学生毕业,也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毕业季,在这么良好的外部环境下,我们都相信会有更多学生会继续深造学业提升学历,或者大幅度提高自主创业的热情。
文字丨蒋赛雅
编辑丨张翊牟
审核丨徐 洁
终审丨朱 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