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走进党员教师丁阳副教授钢琴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3-06-012023年5月30日,钢琴系“琴韵沐心”党建活动在浙江音乐学院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本场活动由钢琴系丁阳副教授主讲,大三学生王心宇、张馨日同学演奏。钢琴系党总支书记崔洁、教师党支部书记徐洁等教师党员和学生们等近5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是课程思政与音乐表演专业建设的融合模式探索——以钢琴系《室内乐》教学为例省级思政课题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丁阳老师以作品《小河淌水》为切入点,从作品创作背景,作曲家再到演奏技巧一一为大家解读。
经典回顾
本次钢琴思政课围绕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展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室内乐是浙江音乐学院钢琴系学生的必修课以及主干课。丁阳老师认为同学们在学习西方室内乐演奏的经验与方法的同时,要进一步更好的把课程思政融入到表演中。我们要弘扬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室内乐作品,重视中国经典室内乐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将我国的民族音乐融入室内乐教学是其发展的新方向。
01
《小河淌水》“亮汪汪”朴素的云南民歌
《小河淌水》是一首由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的云南民歌。诞生于云南大学月亮高悬亮汪汪的一个夜晚。最初,尹宜公取歌名为《月亮出来亮汪汪》,连夜拿去请革命音乐刊物《教学唱》的主编江鹜看时,江鹜低声哼唱了两遍后说:这首山歌太美了!
丁阳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小河淌水歌词的含义,例如《小河淌水》歌词用语中的“亮汪汪”、“清悠悠”、“你咯听”、“我尼”都是弥渡方言。“亮汪汪”、“清悠悠”是弥渡方言中的形容词。弥渡山歌、调子、花灯中,歌词中的本地用语、方言口语比比皆是。
《小河淌水》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云南弥渡颇有营养的民歌土壤,二是在所处背景之下,在战线斗争中,群众成长起了极高的音乐热情。这首歌表现出了年轻女孩的活力和清纯。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
02
青年作曲家梁爽改编鲍元恺《炎黄风情》钢琴四手联弹
《小河淌水》选自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是著名作曲家鲍元恺先生于1991年创作完成并首演的一部大型管弦乐组曲。这部组曲以24首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民歌为主题,展示了地跨东西南北、情及喜乐悲愁的炎黄子孙生活画卷。
青年作曲家梁爽根据鲍元恺先生的管弦组曲改编的《炎黄风情》钢琴四手联弹版乐谱于2017年10月,由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于北京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举行首发式。丁阳老师本人曾多次在舞台上演奏《炎黄风情》中的不同作品。
03
室内乐学院毕业生王心宇、张馨日演奏《小河淌水》
室内乐学院优秀毕业生王心宇、张馨日用娴熟的技巧将旋律、和声、节奏完美的勾勒出了小河淌水的民族风情。旋律在高声部不断的向前发展,以五声调式为素材使音乐画面感很强。
在王心宇、张馨日演奏完毕后与同学们交流了四手联弹的演奏心得,丁阳老师在现场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们应大胆尝试探索音乐的语言,更好的将中国作品与西方乐器融合。
丁阳老师表示希望这次的琴韵沐心钢琴思政课可以激发出同学们对中国作品的深度理解,通过钢琴表演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的增强文化自信。现场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这堂别开生面的钢琴思政课内容丰富,紧扣学生关注,受益匪浅,氛围融洽,课堂上经常传来阵阵掌声,希望这样的钢琴思政课能长期坚持下去。
编辑/ 王子涵
初审/ 陈乙梦 毛思蕴
终审/崔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