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赫的音乐中释放情感 - 记金瀚文钢琴独奏音乐会
发布时间:2017-05-11来源:钢琴系 撰文:张馨元
2017年5月6日晚上七点四十五分,钢琴系青年教师金瀚文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上演了一场音乐的盛宴,随着J.S.巴赫《第六首E小调帕蒂塔》的缓缓响起,金瀚文老师用琴声把观众带进纯净美好的音乐世界。黑白琴键上,旋律灵动的跳跃着,从《托卡塔》开始讲述那个被完美呈现的故事。全场跟着音乐节奏一步步走近这幅画卷,似身临其境,在《托卡塔》旋律中听到朴实的神父教堂布道。随后曲风渐渐悠扬,观众们仿若面对着神父,与其促膝而谈,诉说着自己的疑问与困惑。信心十足的《库朗特》、宛如缪斯女神般温婉动人的《咏叹调》,一幅幅画面应接不暇的向观众袭去,从耳膜传入,最大程度的释放了观众无尽的想象力。既犹如在十字架前忏悔的有罪之人,随着《萨拉班德》古老的旋律而低落,又为《加伏特》所拯救,独自欣喜若狂。从细腻悠扬到激情澎湃,从诚恳朴实到斗志昂扬。观众们随着《基格》穿越了时空隧道,跟着乐章发现每一处熟悉的地方都多了一分惊喜。绚烂的舞台魅力,娴熟的演奏技巧,演奏家用在琴键上跳动的双手,演奏着心灵中最美的乐章。当乐章终止,当画卷落幕,观众们回过神来,雷鸣般的掌声袭涌而至。
短暂的中场休息后,另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由《德彪西前奏曲》展开。观众们随着弥漫在整个演奏厅的旋律,开始了波斯城门下的圣地巡礼。那是阿尔罕伯拉宫。近似无限透明的纯蓝的天空,殷红色的山坡,和一个暗蓝色的古老的梦。远处亮起璀璨的烟火,给梦境加了份绚烂,抹去了些许城门下的宁静与平淡。琴声没有为这些美景停留,它继续带着观众们前进,这场听觉上的饕餮盛宴来到了尾声,观众们仿佛置身在一片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这是贝多芬的名作《奏鸣曲Op.53》,在流淌的琴声中,观众们看到了英雄般的贝多芬,与他构造的那个充满阳光、青春活力的世界。为报答热情洋溢的观众,金瀚文老师一连返场了三首曲子,各有其特点,共同点是均完成的堪称完美,将其卓悦的技巧和对音乐超强的控制力以及极为细腻的声部层次变化发挥到了极致。随着琴声戛然而止,观众们从乐章中渐渐醒来。余音绕梁,三日岂足矣?音乐会结束了,但优美的音符依旧在脑海中回荡。掌声是对这场音乐的肯定,依旧沉浸在音乐中的心是对音乐的热爱与对这场音乐会的褒奖。
上海经典947的乐评人对于金瀚文老师的曲目安排和演出现场表现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乐评人顾超评价说“这次独奏会,金瀚文依然没有辜负人们对他演奏巴赫作品的期待。他的巴赫并非是冷若冰霜或者循规蹈矩,而是在可变的范围内寻找更多表达自我的空间”。
金瀚文老师作为目前钢琴系的中坚力量,在教学和演奏中没有放弃对于自身专业素养的再提高,而是利用教师的身份去重新审视自己的音乐,不断的用更成熟的演出带给观众一次次精彩的表演。
